当前位置:爱看阅读网>历史军事>耕耘贞观>第二百九十九章 到洛阳

第二百九十九章 到洛阳 (1 / 5)

不多时,随着李泰结婚,自己就封的日子也紧随而来,李泰便被安排到洛阳。

而李世民在李泰的日记中,看到李泰准备在东都也建立个新的农学学府,从而汇聚高陵学府,江浙学府,以及幽州学府的三者之精华的综合性大学。

所以李世民便把距离洛阳核心最近的延康坊和道术坊两处,都赐给李泰作为食邑且拥有行政权力,恩宠之盛看得魏征都跳出来谏言。

不过即使如此,这件事情还是被李世民通过了。

就算长孙皇后这次也支持李世民的,因为在长孙皇后看来,这次让李泰去洛阳,是因为自己偏心了李承乾。

如果在钱粮上能弥补李泰一点,那金山银山长孙皇后也愿意砸下去。

当然,如果李世民知道了长孙皇后的想法,怕是会翻白眼。

因为李世民很是清楚,自己儿子到底多么有钱,某种程度上他自己就能印钱来花。

自己把这两坊之地给李泰,一是想继续支持李泰建立这种新式的学府。

因为时间沉淀,李世民也渐渐发现从农业学府出来的学生,不说身份完全清白,但至少跟世家的联系不再是那般的密切。

尤其医行走体系的暴露,这让李世民本能注意到,农业学府出来的其他人在基层成为了一股能够制衡世家的力量,哪怕这一股力量还非常渺小。

对李世民来说,任何能对抗世家的力量都是宝贵的,尤其大唐到了后期重用胡人为将领,多少也有制衡以世家为代表的汉人将领的原因。

毕竟不是真到无人可用的地步,大唐也没必要到一定用胡人啊。

尤其这些人才也都是基层人才,不会跟朝廷的科举制度形成冲突,算是科举制度的补充。

这种制衡世家在基层的力量,同时科举制度减少世家在朝廷的人才比例,能够对世家形成双重制衡。

若说有什么缺点,那就是李泰的培养的方式实在是慢了。

严格来说现在整个大唐也就高陵学府能够稳定有五千人的毕业,幽州学府经过几年沉淀,每年也逐渐到达两千人,至于江南学府,每年差不多也有五百人。

没办法这种模式很需要钱的,褚遂良能把这种模式真在江南地区给执行下去,从跪着要钱到站着收钱,相信褚遂良一定很有心得体会,但也体现了褚遂良的能力。

但这么多的人,合起来每年真正能用的也没到八千人。

这八千人,需要从军、医学、河道、工匠、徭役、各个科目分分,真正留在农学项目上的真不多。

而这些人在基层用起来那是真好用,但也正因为好用,所以缺人是真缺人。

毕竟八千人看起来很多,但对华夏这广大的土地来说,尤其希望他们在基层与世家势力抗衡,这么点人肯定是不够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