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该走到的都走到了,不知道为什么,觉得自己上来一股懒劲,连原来打算和艾萨克见面的事情也懒得安排。坐在书房想看书,书里写的什么东西无论如何也进不到心里,看着窗外的远山近树,心思都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似乎什么都在想,似乎什么也没想!

达利娅一天到晚忙的很,哪有时间象在里斯本那样陪你读书?不是陪着爷爷他们沟通感情,就是带着铁柱和孩子去逛街,甚至和铁姑、小玉母亲组团去游玩。

自己也清楚,这就是茫然的感觉!虽然自己说不在乎,但是基地的撤销对自己打击还是沉重的,割断了自己和国内的主要联系途径,一个孤儿院的联系基本和抗日没有什么关系。

自己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前世纪录片的一个画面:“一个日本鬼子,抓着一个五六岁孩子的后衣领,拖向南京的杀人场,孩子的四肢在无助地挣扎着……。”画面无声,自己不知道那个孩子是不是在哭泣,一个连死亡都不知道是什么的孩子是不是在恐惧……。悲惨的画面很多,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只记住了这个画面。挥之不去,越是想忘记,记得越是清晰,那无声画面里孩子的哭喊却在自己脑海里响起……。

十年来,“抗日”这个自己心中最大的支柱轰然倒塌,造成的心理冲击,难与外人道!好在没有引起象苏黎世那个时候的后果。看出一些端倪的李明钓还提醒说,看书也不能太累了。

任何事情总是会消亡的。经过痛苦一周,自己才重新审视一下书房。看着空了不少地方的书柜,说明有些文物价值的书籍和摆件已经被姥爷收藏起来了。把从延安带回来的边币重新梳理一遍,更换了更好的保存方式,连同先生签名的书籍锁进自己的保险柜里。里面几乎是空空如也的,连现金都不曾放过。以前还放过图纸一类东西,给人或卖清理掉了!

先生说得对,凡事要往长远之处看,先生曾说过“风物长宜放眼量”!只要想起先生,自己心中总是温润的。和文人说文,与武人谈武,和自己这个“二百五”学生就谈“二百五”!还在苦难中挣扎奋进的祖国,自己一定会有所作为的。把自己还记得住的回忆记下了,免得以后想不起来了,这个看来已经晚了一些,总比以后再做要强不是?

随便打开一本书,在找来的笔记本上涂写着,像是边读边记录心得似的。连姥爷听说之后都夸奖“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自己听懂了意思,却不好意思问是谁的诗句。

未来的世界,美国无疑是主角,你无论是不是喜欢它,他都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你,无论你在哪个角落,只要在这个世界上。第二个主角就是苏联了,英国丢掉了第一连第二也保不住,世界的残酷是毫不留情的……。自己对美国政治虽然不清楚,但是对谁那个当总统却是了如指掌,这个完全可以满足自己做一些政治投机,至少在艾萨克面前的神棍形象不会崩塌。这个不用记录,自己忘不了,不能落文字。保险柜谁敢说保险?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