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看阅读网>都市言情>相宝2:秘物>第168章 一则消息

第168章 一则消息 (1 / 4)

欧美的华人聚集区,最早被称为华埠,二三十年代有“唐人街”一说,到两千年尤其是京城奥运之后,在欧美官方的资料上,几乎全改成“中国城”。

伦敦的唐人街,规模没有纽约和旧金山那么大,也没有那么集中,大致以爵禄街为核心,以与之相邻、相交的四五条街道,构成不足一平方公里面积的华人占大多数的商区。

纳德轩珠宝欧洲分部,就在距离伦敦唐人街不远的苏活购物大厦十二层。

从这里一眼望去,伦敦华埠一览无余。

现任欧洲分部总经理陈少君,正向自己的直属上司,真正的大老板田乐群,二老板孙瑞欣,当然还有东家卢灿,轻声介绍着欧洲分部的经营状况。

纳德轩珠宝的事情,卢灿极少过问,有些无聊的透过窗户往外看。他对伦敦唐人街的观感不太好――面积很小不说,楼宇还很低矮、破旧,招牌灯箱林立,有些楼层的屋顶上,还搭建着一些石棉瓦、铁皮建筑,一看就知道是私自搭建的违规建筑。

总之,很像城中村!

也很像香江九龙启德机场附近的‘贫民窟’――启德机场附近不允许出现高层建筑,又因为飞机起落噪音巨大,因而启德机场周边几乎不存在富豪区。

这才是华人在伦敦生活的最真实景象。

伦敦华埠真正被英伦政府认可,事实上还是1985年的事情。这一年,伦敦市政厅出台《有关苏活华埠成立正式街区决议案》,才算真正确定“唐人街”的存在。在随后的十年中,伦敦市政厅对整个唐人街投资一定的财政资金,进行水电气等设施的整改,又有当地的华商总会和互助会集资建立“华埠牌楼”,才有了后来的伦敦唐人街。

这一议案出台的背后,则是香江回归已定的大背景。呃,如果再扩散联想,将它当成“拉拢港人”的手段,未尝不可,毕竟,伦敦华埠居民中,大多数都是来自香江。

也就是说,此时的唐人街,其实还是一个被华人占据的英式街区。

卢灿看了两眼之后,就没什么兴趣,又随手拿过今天的《泰晤士报》,翻了起来。

《泰晤士报》算是英国数一数二的“正论”大报,中产阶级以上人群的首选报刊,多年以来,也就《卫报》偶尔会对它形成威胁。

今天的《泰晤士报》上,还真有一则卢灿感兴趣的文章――着名纪实报道编辑记者马修,所作的一篇有关“希特勒日记事件”的综合报道。

“希特勒日记事件”绝对算是今年上半年全球最为轰动的一起诈骗事件。

始作俑者为联邦德国一位名叫米歇尔・拉斐尔的二手书店老板,他对自己的一位朋友声称,自己发现希特勒执的手写日记,时间从1932年6月22日至1945年4月18日,共计62本。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