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看阅读网>都市言情>我在北大学考古>第045章:水稻专家的优势

第045章:水稻专家的优势 (1 / 4)

啃完西瓜,冲洗完泥巴。

苏亦跟沈明两人,跟随着钱咏文离开稻田,回到粮研所。

等他俩进入办公室后,钱咏文才开始跟他们谈论石峡稻遗迹的事情。

“当年,发掘除石峡稻遗迹后,考古队就拿出了T3中层灶坑和T2下层柱洞出土的两块红烧土标本分布送到中大跟我们单位检测。这事,你知道吧?”

苏亦点头,“看过相关检测报告,中大生物系给出鉴定结果,两块红烧土标本,确实含有部分炭化和未炭化的稻谷壳。”

这就很明确的给出结论,石峡遗址是有稻遗址的。

钱咏文说,“我们粮研所给出的检测报告,认为出土的谷壳粒形、大小及表面的纹理与现在我国栽培稻相同,属于Oryza sativaL.种。”

Oryza sativa L.是亚洲栽培稻的英译。

钱咏文说:“其实,石峡遗迹发掘的这些年,你们省博还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份炭化米粒标本,我一会去资料室帮你找一找,检测报告,应该还在,还有不少的图片。”

苏亦说,“这些资料,我都带过来了。”

钱咏文口中的炭化米粒标本,是由省博提供的石峡遗址探方47下层窖穴的炭化米粒标本。

有窖穴出土的米粒,也有混杂在窖穴泥土中的米粒标本,这些标本,省博方面都有存档。

苏亦把相关的照片跟资料都带过来。

然而,他有些东西看得不太明白,需要钱咏文帮忙讲解分析。

钱咏文笑,“看出来,小苏你的准备工作,还是很充分的。”

钱咏文拿出资料翻看之后,才慢慢给苏亦讲解。

“从外观看,大部分籽粒保存得非常完整,米粒形状轮廓清楚,表面的纹理和米沟深浅可以看见,大部分米胚已脱落,个别米粒还可以见米胚。全部米粒已经炭化。标本的米粒形状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籽粒教窄,长度约5.1-5.8毫米,阔度约2.5-2.9毫米,厚度1.7-2.1毫米,这类型与现今常为使用的籼稻品种非常相似。”

“另一种籽粒较阔,长度为4.9-5.3毫米,阔度3.0一-3.2毫米,厚度2.1-2.4毫米。它与南方粳稻品种粒形接近。可见当时的品种籽粒较短,从粒形看包括籼、粳两大类。”

“在这两类型之间,不同长、阔、厚度的米粒都有,反映当时品种比较混杂,纯度较差,人工栽培程度较为原始。”

说着,钱咏文就让助手帮忙拿来粮研所的研发出来的水稻品种给苏亦作对比。

说着,还顺带给苏亦科普一下水稻知识。

自然而然,就提到广东农科院的半矮秆水稻之父黄耀祥院士。

黄院士通过人工杂交育成的半矮秆高产籼稻品种――广场矮。

黄院士是中国矮秆水稻育种的先驱,从这个方面来说,对方跟袁老的禾下乘凉梦似乎大相径庭。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